午饭时间去了银行。
完成任务后,回程时在大众银行门口听到一位外国男人和一名小贩在对话。
走过他们身边时,约略知道他们沟通不来。
于是转身退回去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外国男子问卖粽子的小贩说绑着三种不同绳子的粽子有什么分别?
那年轻的小贩看到我愿意帮忙,就对我说绳子的颜色虽然不同,但内容都一样。
我就帮他向外国人做了说明。
然后告诉外国人说这是Chinese Dumpling, 并鼓励他买一个来试试。
外国人满脸笑容地向小贩买了一个粽子。
我也顺便买一个当今天的晚餐。
结果,外国人帮我一起付了钱。说是请我吃的。
我尴尬地向他道谢后离去。
这件事让我想起从前。
那年,18岁,高中毕业。
70岁的祖父不幸被确诊为肺癌。
爸妈安排送他到新加坡依丽莎白医院接受电疗。
由于家中弟妹还小,家里的生意需要继续经营。
加上大姐比较内向,所以陪祖父到新加坡求医的责任就落到我身上。
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去,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当时对英语一窍不通的我来说,原来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无论去到哪里,遇到的新加坡华人总是说英语。
在医院更加不用说。
常常都面对沟通的困境。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新加坡住了二个月后。
回程时,因为不熟悉路线以及不熟悉关卡事务,就一路问人。
很遗憾,我用华语问遇到的两个华人,他们都对我摇头说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结果,当时不懂英语的我,真的有如哑子吃黄连那样无奈。
我倒是忘了后来的情形,只知道是平安回到家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三语的重要性。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认真积极地靠自修把这三语学好。
阅读报章、查字典、看英语电影字幕、不懂的去问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别人有沟通不良的问题时会很热心地趋前去提供援助。
我经历过,所以深刻了解到沟通不良的窘境。